红利逐渐消失,互联网大水漫灌的时代已经过去,消解增长的烦恼,似乎没有奇招。
在最新业绩会上,B站董事长陈睿给出的答案是:放弃单纯追求月活数字,关注更有质量的日活及其商业价值转换效率的提升。同样拥有“Z世代”用户高占比的Soul,在刚刚更新的招股书中,也呈现了这样的“情绪”。
一个不算新的,甚至稍显质朴的方法论,却是当下整个行业的共识。年轻用户的忠诚与活跃,有质量的用户增长,正在逐渐成为互联网新世界的“秩序”。
新世界的“秩序”:年轻人的忠诚
互联网已经从野蛮生长走向了精细化运作,重点表现之一就是大家会更加关注用户黏性,以期挖掘新的用户价值。
科技社交公司Snapchat最新财报显示,2022年第四季度Snapchat DAU(日活用户)增至3.75亿,同比增幅为17%,低于上一季度19%的同比增速,以及上年同期20%的同比增速。
上线于2011年,Snapchat凭借独具特色的“阅后即焚”无压力社交方式,迅速积累了一批年轻用户。在转型“社交+社区”后,Snapchat持续迭代新功能,并推出一系列的运营计划,如“Millions per Month”计划,为创作者提供数百万美元的分红,鼓励创作者生产优质内容。
此外,布局AR不断提升沉浸式体验,让Snapchat牢牢绑定了“潮酷”的标签,也让其在“Z世代”中的渗透率持续飙升,并带动了增长。2022年第一季度前,该平台曾创下连续五个季度用户增长速度都达到20%的纪录。
只是,潮水转向,如今当用户增长到达一定规模,如何“精耕细作”,进一步提高用户黏性,特别是对年轻用户的持续吸引力,成为Snapchat在下一个阶段的重要命题。此前,公司CEO埃文·斯皮格尔发布的一封公开信透露,Snapchat希望,到2023年,用户在内容上花费的平均时间增加10%。
全球市场同此凉热。3月,知乎发布最新财报显示,2022年第四季度,知乎MAU(平均月活用户)1.01亿人,同比基本持平。
作为国内高增长平台的代表,B站释放的信号更加明显。董事长陈睿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,从2022年开始,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,每家公司都会关注更有质量的增长。而增收减亏和 DAU健康增长是B站在2023年最重要的两件事。
其最新财报显示,2022年第四季度,平台用户日均使用时长96分钟,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51%。B站DAU/ MAU提升至 28.5%,据陈睿透露,这个数据将在后续提升至30%左右,因为“这意味着更高的用户活跃度、更高的用户黏性”。
根据Soul的最新数据,2022年,平台每天会有53.9%的DAU和其他人产生1V1对话,发消息的用户中,平均每人每天会发出66.9条消息,用户产生超过6.2亿条新内容,MAU发帖率为31.5%,每日新发帖回复率超过87%。
与此同时,这个利用技术实现深层与平等的社交关系,减轻社交压力,满足“Z世代”丰富新需求的平台正持续提升其吸引力和用户活跃度。2022年,Soul月活用户中“Z世代”占比超过78%,高活用户(每个月活跃至少15天)占比为63.7%,DAU/MAU达32%。
一个趋势已经显现——不遗余力提升用户黏性及年轻用户占比,是当下互联网的“新秩序”。
一方面,年轻用户是互联网流量渗透趋于饱和下的少数结构性流量红利。以“Z世代”为核心,年轻用户信息获取、社交传播和消费决策更加线上化,同时注重品牌的个性化,以及场景的体验性和互动性。
另一方面,不断建立用户忠诚度,提升用户黏性,才能提升平台的活跃度,达到用户留存的效果。也会进一步成为平台向外拓展业务触角,丰富战略生态的坚实用户底座。
因此,拥有更多年轻用户、形成更强的平台黏性,且内容生态及产品丰富度更高的平台一定是“新秩序”下,拥有穿越周期力量的人。
用AI,链接虚拟与真实
新代际诞生新需求,新技术孕育新场景。
2023年初,AIGC火爆全球,市场也为这个“AI的iPhone时刻”而躁动。
4月5日,Meta对外宣称,将在2023年年底推出AIGC的商业化落地产品,预计将与OpenAI的大语言模型形成竞争。同日,其又发布了“AI抠图”模型Segment Anything,加码“元宇宙”内容的生成。此外,谷歌、英伟达、微软、亚马逊等也早早加入了这场竞赛。
当视角转向国内,3月16日,百度发布大语言模型“文心一言”;4月7日,阿里官宣大模型“通义千问”;4月10日,前搜狗CEO王小川宣布创办百川智能,投身AI大模型;4月14日,雷军发微博表示对大模型“全力以赴、坚决拥抱”……市场呈现出一种时不我待的迫切。
科技巨头、明星创业者混战大模型的同时,另一个突围的方向是应用层的落地。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一级市场目前正在逐渐达成共识:一方面是认可大公司、巨头在产业格局中的地位,基础层、大模型的搭建更适合已经有规模效应的‘大厂’和平台介入;另一方面则会更多关注创业公司在应用方面的探索和突破,后者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。”
可以预见的是,在多元化的垂类应用场景下,“AIGC+”可能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,而这意味着新机会的诞生。
以拥有天然的对话沟通和互动场景的社交为例,在AIGC的赋能下,迈向更沉浸、更智能的交互时代成为可能。我们可以看到,Soul等平台已表示将持续发力AIGC。资料显示,此前该平台在推动AI落地社交领域早有尝试。2020年,Soul 开始启动对AIGC的技术研发工作,并在智能对话、图像生成、语音技术等方面有所积累。
过程中,结合用户实际需求,Soul上线了具体应用场景和功能。例如,去年推出的提供高质量陪伴的智能对话机器人“AI苟蛋”,能够与用户进行多轮个性化沟通,并结合发帖、互动等多项行为,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关怀。
事实上,ChatGPT的爆火已经证明,智能对话与交互场景是AI落地的先行场域。而社交软件作为能够链接虚拟与真实场景的重要工具,一定程度上决定着AI在新应用场景下,创新融合的效果与深度。
特别是对当下拥有年轻用户这样的市场主流群体的社交平台来说,新技术的出现,刺激着“Z世代”对AI将为其带来全新社交体验的渴望。
而这一故事也正发生在游戏、电商、教育、影视等众多垂类中,在这背后,代际间需求的轮换,遇上了新技术带来的新场景,一切都将更加热烈和汹涌。
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·莱姆曾说:“我们总爱以一种直线的方式对新技术的未来发展作出延展,所以19世纪的空想家和蓝图描绘家会构想出‘满是气球的世界’和‘全是蒸汽的世界’——这两个构想今天看来都很可笑。”
事实已经证明,历史与这种简化的呈现毫无关系。不同的代际产生全新的市场需求,而技术的更迭也将催生新场景,一些商业化的可能性便孕育其中,这是机会产生的缝隙,是互联网已被注脚的未来,是曲折迂回的非线性演化轨迹里,一场全新的无限游戏。
无限游戏里的新想象
在一场无限游戏里,每个玩家都在企图抓住任何一个或将关联未来的可能,AIGC、元宇宙等提供了新的方向。但投射到现实层面,在整体降速的大背景下,玩家们眼前仍要对抗高速与失速间的博弈。
作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年轻人平台,现阶段B站正积极应对这样的挑战。数据显示,2022年Q4 B站营收61.4亿元,同比增长6%;该季度净亏损同比缩窄29%至15亿元。
从2016年开始推进商业化,为了保持社区氛围,B站在此前一段时间内的变现动作相当克制。直到盈利需求提上日程,平台开始加速商业化进程,并尝试探索更多的可能性。
情况类似的还有受年轻人追捧的小红书。这个努力维持“真实而美好”社区氛围的平台,也在一种克制中,推进用户价值的延展和商业化,并逐渐加速进程。例如,因为怕冲击社区,直到2019年平台才真正开始下决心在营销领域启动商业化。但这种克制所带来的用户体验、社区氛围以及平台价值,成为决定其商业化展开边界的关键。
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“Z世代”平台Soul,也在主动回应这样的转变。和B站、小红书的情况相似,上线于2016年的Soul,直至2019年才开始进行商业化。较短的推进时间,以及克制的商业化动作下,平台实现了快速的营收增长:从2020年到2022年,Soul的收入分别为4.98亿元、12.81亿元和16.67亿元。
数据显示,在更加精细化的运营中,平台付费用户数持续增加,2019年至2022年,Soul月均付费人数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4.2%。2020年至2022年,每名付费用户的月均收入分别为43.5元、60.5元和75.3元。
经营层面,2022年调整后净亏损较2021年下降95%。知情人士透露,2022年下半年,Soul的经营现金流已经转正,实现盈利。
从其动作中可以看出,过去一段时间开始,Soul更关注平台高质量的增长,精细化运作,同时加速商业化,不断围绕用户需求探索新的路径,并拥有了更多差异化的想象空间。
一个例子,在Soul的平台上,捏脸甚至也可以成为一门生意。2021年6月底,Soul“个性商城”功能面向创作者开放。平台在站内邀请头像创作者入驻“个性商城”,这些创作者可以将自己创作的头像作品放在商城销售,并获得分成。一位来自广东的捏脸师“七小包”,99年出生的她大学毕业后,曾凭借捏脸实现约4万元的月收入。
捏脸师的诞生验证了Soul洞察年轻用户新需求基础上,拓展商业化新场景的可行性,也为平台在增值服务、广告等方式之外,开辟了商业化的新路径——共创经济,通过提供更低门槛的创作工具,和实现价值流转的生态体系,释放用户创造力,让更多人凭借兴趣爱好实现价值。
与年轻人共创未来的新可能,这是包括B站、小红书、Soul等在内,玩家们的新故事。正如25年前,腾讯抓住了一代人而一跃成为互联网巨头,并至今保持着开疆拓土的无限可能,拥有年轻人的认同与忠诚,是这场无限游戏中不被淘汰的前提,也是赢得胜利的关键。
网站建设开发|APP设计开发|小程序建设开发